WFU

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

好玩好懂的在職教育


作者:鄭伃書


專業的醫療教育,也可以玩得很有趣


門診護師在職教育過去的課堂模式,都是醫師站在講台上演說。從受邀擔任講師起,我想做得不一樣:用通俗的理解傳達專業的主題「減重手術概論」,加上,用所學漂亮大器的簡報吸睛,這足以和過往大堂課有些差異吧。

但上了新思惟國際的「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」,發現教學法有很多的互動變形,而且廣泛適用於各種年齡層和族群,不僅止於一般民眾,在專業人士也有很棒效果。

楊士比亞曰:「演講法,不是唯一的教學法」。

我心動,卻自忖畢竟不是楊斯棓與蔡依橙老師,能否掌握全場為自己加分?陸續參加講座,親身親眼驗證了大家將所學實戰效果:林俊成心理師在「與壓力自在漫走」,真的就應用了A4摺紙腦力激盪;陳畊仲醫師在「醫療崩壞,你怎麼辦」,諾大場地也能遊戲串起交流。

謝謝這些頗受好評的寶貴講座,我從參與和體驗中增強了信心。面對130名護理專業人士,我的在職教育講座,也要做到「有種、有趣、有料」。不過,這過程還真需要相當心力。


有種—不用傳統演講法要花心思


自己平常帶醫學生就是強調互動教學,小班場合駕輕就熟。但是面對百餘人的場地,要讓互動發揮效果,我發現這需要講者的勇氣:對時間付出的勇氣、對臨場突發應變的勇氣。

除了「專業簡報」本身的心思,我又做了互動過程的細流和排練:設想大家此時的反應,怎麼解?鋪埋某個梗的適當時機,提早或延後較佳?倘若效果和預設不同,後面機關的增或刪…。雖然幕後準備更要心力,但經這過程更能自信掌握臨場氛圍,相對學員回饋也更熱烈正向。


有趣—人們還是喜歡互動交流的


啟動交流,最困難的在一開始:摒除大家成見,說服分組,鼓勵發表,參與競賽…這是最容易冷場和氣餒的時段;過程中漸漸發現有學員是相當熱衷的,並且能夠感染他人;最終各組長為了「一分之差」活潑討價的景象,很難對應到初始嚴肅安靜的畫面啊。

心中浮現了冰川的意象,堅硬而不動如山,得花費心力努力鑿洞,一旦抵銷了摩擦力,冰塊便順流而下一發不可收拾。「破冰」,這詞實在傳神。

可以理解大部分人習慣於傳統單向授課,要轉換成台下台上互相表達交流的模式,對觀眾而言也需要勇氣。有趣的是,這看似需要額外氣力的事,其實是大眾本質喜歡的、本能做得到的—人嘛,還是喜歡互動的。從大家討論與發表時候的笑顏,映證了這點。


有料—教學相長要讓自己做更好


過程中我運用了「彼此自介破冰」、「前測評估水平」、「有獎徵答」、「分組討論」、「團體比賽」、「心得抽獎」等互動模式。

從當下的反應,我會調整之後的用詞、考題難易度、助教介入時機、大家的笑點和興趣所在;從事後的回饋,我知曉往後在時間的掌控、內容的捨得還要精進。從中也似乎能揣摩出,自己身為學員時,台上師長是怎麼樣的心情與看待。

感謝老師學長們指導示範,謝謝門診護師學員熱烈參與,謝謝擔任助教(對我持續提問確認不厭其煩)的虹亭以及(我的住院醫師,請他上課兼攝影的)達民。從互動中,我得到了教學的快樂;從自省中,我規劃了之後進步的方向。

楊士比亞曰:「有小變,才有大變」。

這堂課,身為講師的我收穫最豐。對於往後的演說形式,無限可能的變形,我更有信心和勇氣,躍躍欲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