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

簡單三招,帶你破解醫學謠言


作者:鄭伃書


三個撇步,讓您不再被傳聞恐嚇


「鄭醫師,我昨天看到網路說喝豆漿容易長腫瘤欸,我喝好多年了怎麼辦。」

「醫生你建議我把家裡沐浴乳丟掉嗎,聽說有的牌子洗了會致癌。」

「那個文章裡頭有寫說是英國的最新研究發現,應該是不會錯的啊。」

「你看這個還有附影片,穿著白袍的男士很資深專業的樣子捏。」

這樣的對話不只發生在門診,更常出現在社群網路中。不只患者深受醫學謠言困擾,親朋好友們也常被瘋傳的訊息驚嚇,好像動輒得咎—什麼都不能吃、什麼都不要做,生活好難啊。

更甚者還會在混淆視聽的文章裡頭置入性行銷,利用人被恐嚇時想抓住浮木的心理,消費「大自然無毒粹取、具有抗癌幹細胞成分」等誇張效果的產品。

正因為醫學博大精深而且日新月異,賣弄一下艱深困難的專有名詞,便能讓人無法分辨真偽。而專業人士之所以不為謠言所動,是因為我們愛智求真的過程中有一套文獻探討的篩選秘訣。

今天,我來分享簡單的三招,讓您也能智破醫學謠言,不被恐嚇綁架。


看文章日期


收到(或者搜到)文章後,第一個動作請先確認「發佈日期」:通常會出現在文章的第一行。發表日子若是在五年內,可以考慮繼續閱讀。

這是因為醫學的發展一日千里,許多過去的共識和治療準則,都會隨著科技進步、領域開拓而更新修正。別等到整篇文章啃讀完了,拿去問醫生的時候才發現是老早就被推翻的舊聞,這太浪費您的寶貴時間了。

直接在Google搜尋列上的工具設定好,限定搜尋結果的時間條件,也是一種過濾方法。「這是近期五年的資訊嗎」,不是的話,先關掉視窗吧,您有更好的選擇。


看資訊出處


釐清文章日期以後,第二個動作請看看「這是什麼網站」:瞧瞧名字、翻翻介紹。如果是健康署疾管局、醫院衛教專欄、專科醫學會、醫師部落格,可以進一步閱讀。

因為內容農場(倚靠點閱率來賺錢的網站)的橫行,很多文章被刻意包裝得「新奇誇張,看似有用」來博取網路流量。這些量產的謠言,東拼西湊自成一套理論,似是而非混淆視聽,這是一種勾引您久駐瀏覽的手法,別上當了。

被文章標題吸引進去,確定發佈日期在五年內,準備閱讀以前請深吸一口氣,暫停一下、問自己:「這是專業單位的網站嗎」。沒有的話,先關掉視窗吧,您有更好的選擇。


看發言署名


有的網站打著「健康、醫療、防癌」的名號,讓人感覺專業。又,有的時候我們搜尋到的是新聞報導,這些文章的可信度有多少呢?第三個動作—請快速掃描字裡行間:「有專業人士背書嗎」。

單單出現「研究發現」、「教授表示」、「名醫肯定」的詞彙是不夠的,倘若這是篇誤導文章,單靠這些線索完全找不到始作俑者啊。別被看似專業的華麗詞藻給迷惑了,您要留意的是有沒有「完整名字和單位」。

台灣的醫師在專業訓練的過程中,以及醫療環境的磨練下,講求「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」。如果醫師願意把名字和單位完整揭露,這是一種負責的態度,文章的可信度和正確性相當地高。


「看日期、看出處、看署名」,這三招破解謠言的妙方,不只應用在博大精深又日新月異的醫療學問喔。各種專業領域的文章搜尋,都可以利用這三個簡便的動作,一眼辨認真假喔。

也跟大家推薦一個專業好懂的醫學網站:《照護線上》。這是我的外科前輩劉育志與白映俞醫師共同編輯的,彙整了眾多專業醫師的文章,全身的健康問題都能在其中找到解答。您發現了嗎,「日期、出處、署名」三原則,《照護線上》都有符合喔。

今天開始,您不會再被駭人的關鍵字勾引、更不會被第一名的搜尋結果迷惑了。「看日期、看出處、看署名」,讓您智破醫學謠言,不被恐嚇綁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