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

《華麗上班族》尋回理想、性格與道德


作者:鄭伃書


電影版靠邀馬克版的預告片,很有戲


音樂劇形式的電影總能投我所好,這是吸引我的主要賣點。其次是在預告片中發現演員組合在經典中綻放鮮味,令人好奇。

再來是前些日子讀到憲哥分享「人前拍拍手,人後下毒手」一文,自身警惕之外,更想,若電影所藏寓意能夠給人值回票價的職場提點,應該給自己灌頂一下。


視覺聽覺的衝擊


耳目一新。

片頭曲的呈現讓人驚喜,尤其在千百部電影經常出現的地鐵、醫院、辦公室,再熟悉不過的日常場所,呈現畫面竟讓我有「超現實」「未來感」的第一印象。多琢磨一些,可以感受這華麗藝術結構要透露的意涵:隔絕人與人的,從不會是空間、距離—或那堵實體的牆。

後續場景變換過程中,某些時刻彷彿身歷演劇廳中,欣賞著布景機關巧妙的旋轉幻化。據聞這部片無論室內外鏡頭,全在棚內拍攝完成,斥資搭建的全方位透明布景,既新穎又吸睛;可以期待若是以舞台劇重現電影場景,困難度高但絕對引人入勝。

視覺衝擊以外,聽覺的刺激也很過癮。旋律耐聽,詞句深刻,每曲都有一個概念,直指對事對物對人的情感糾結;其中的諷刺、慨嘆、悲鳴、呼告,也反映了現代職場人面對物質、家人、博奕的心聲。

電影各曲出自名師之手,有羅大佑作曲、林夕作詞,更遑論幾首由陳奕迅開口詮釋,聲聲入耳、曲曲入心,過癮。


三個層級的推疊


這片前身真的就是舞台劇,由張艾嘉創作並主演的《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》,後來翻拍成電視劇,這次則以電影呈現。劇情及角色多有翻修,但主軸不脫老中青,職場不同高度位置的糾葛。

有趣的是,各個部門位階職務的男女數目恰恰相應,其中也反應傳統兩性的思考差異:以目標取向決定行為,或,以感受取向決定目的。而隨著潮流漸進地混淆性別邊線,思維的交流融合結果,性別決定優勢或許也有所消長了。

新鮮人懷抱理想、力求表現,或許希冀複製老鳥成功模式,或許期能展現個人特色,在以為清流的自我良好感覺裡,恐怕不知覺間鉤上了亂局的線頭。

在中生代眼中,看到的是年輕時候的自己,昔今對比之間總從玩味中衍生厭惡,百般刁難的背後心理,難道是嫌棄自個當初的模樣,抑或討厭的,其實是一路轉變至今的自己。

職場中的資深老人,能夠步步邁向高層,這路上不能逐漸遠離新鮮人與中生代,反倒得運用地位權力,與下面各層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態網絡,而能鞏固立於不敗之地。

上與下、師與徒、朋友與同事之無法劃清,意味著職場博奕人人無法避之。看周潤發的表演打哆嗦的同時,看看自己,回想來時路上各層人物的互動,原來處處可見生存法則的端倪。


前顧後盼的棒喝


經典台詞太多了,句句深刻寫實而且相當共鳴。與後宮名言用於職場一樣讓人玩味。

「別人想不到的,他想得到;別人不敢做的,他敢;別人害怕負的責任,他不怕」:放眼身邊世界無一反例,離開舒適圈的勇氣,再加上看準時事的灼見,不啻為千古不變的成功法則。

「職場如賭場,感情如賭注,人生每天也是賭博;欲知明日如何,且看今日如何下注」:更多時候其實並無法預測未來,但無可否認的,總在回首時發覺一切有跡可尋,每個當下點滴,促成了我們無感變有感的明天。

「聰明人控制錢,蠢人被錢控制」:在追求自由的時代,我們想著天賦自由、財富自由;朝著它前進的同時,反而被它決定了人生唯一方向,蒙蔽了其他出路,正如紡織機的尖梭吸引又傷害了睡美人一蹶不振。

「要毀掉一個人,先要給他很多甜頭,然後一下子把他全拿走」:「失去」總是痛苦的來源。怎麼解套呢?不以為擁有,「有」是賺到,「沒有」就也不會衍生控制佔有的慾望;更高階地感謝生活沒有一直順遂,多虧存在著酸苦辣,有甜頭以外的元素維持著人生的架構。


《華麗上班族》,音樂劇式的電影,不僅有驚艷的布景、玩味再三的歌曲。每個人物反映著不同層級的算計,各人的生存法則透過眾星的詮釋,其實已在我們日常職場上展露無遺。

對了,你還記得一開始出現的年輕人嗎?
「我叫李想,李安的李,夢想的想。」

我要記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