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哥是我的學長也是老師,一天,忙碌的夜診結束,在我請益臨床問題的對話中,他分享一個日常、卻不平常的晨會報告。
很難相信,兩位Intern早上的報告讓我感到耳目一新,不僅把重點表現的非常清楚,版面的編排也讓人賞心悅目,早已超越我們一般醫學報告的水準,讓我感到驚訝! 隱約有一個人的影子⋯⋯果然兩位都上過伃書的課!學妹,真有妳的!播下的種子,已經開出不錯的花朵,加油!
由吳曜充貼上了 2017年9月12日
我很感動,一時之間講不出來為何觸動。
我是兩位主角的學姐也是老師,這天,爆炸的值班結束,學生請問醫囑開立的對話中,我分享這個確幸、卻不僥倖的簡報肯定。
他們很開心:「學姐,下次我可以做得更好」。
我夠格嗎
想起一年多前,部長著手外科部教學的創新。當時我與夥伴郁純還不是很確定,關於簡報這件事,還在學習路上的我們有資格「教」別人嗎。
某次的教學部例行會議後,一位認真的PGY醫師在走廊攔截我:「學姐,妳的報告和其他老師不大一樣欸,可以請教眉角嗎,我想學。」…對話之後,2016年11月22日,開啟了外科部簡報工作坊。
邀請中醫系同樣熱忱教學的發哥協助實作,細緻的葆欣更是繁瑣行政的功臣。我們從《簡報初始力》攜手再創《簡報影像力》《簡報圖表力》。每場工作坊力求解決大家臨床報告的痛點,現場消除盲點。
今年和總醫師及熱忱住院醫師們舉辦《外科盃簡報大賽》—不分職級的年輕醫師,還有專科護理師,在全國外科年會上台前,華山論劍一番。
我夠力嗎
然而,這一切並不理所當然,誠如我在全院演講《教學的困境與突圍》分享:沒錢、沒力、沒生命。在大夥燃燒的同時,更多的是隔岸觀火。
「花那麼多時間在教學幹嘛,沒業績又沒給薪」
「讀醫學系是為了當醫生,不是為了作老師」
「外科的舞台在開刀房,教學是內科的事」
夜深人靜時,我常反思:教學熱忱的火種究竟是什麼,那股驅動力究竟是什麼。我得知道「是什麼」,才能評估自己能撐多久。
究竟是什麼
身為醫者,看到減重外科術友瘦下來、擺脫糖尿病、挑戰馬拉松,很開心。看到乳房外科癌友完成療程、隱藏式傷口、談笑風生講經驗,很快樂。
身為師者,看到這篇分享,學生內化、應用、被肯定了,很高興。—原來,患者和學生都有「隔山打牛」的能力,變好的、被恭喜的是他們,感動的是我。
那台刀,是我開的。那堂課,是我教的。驅動醫療業和教育業的火種,其實是一樣的:「讓他人因此變好」。
謝謝所有醫者、師者、同行的夥伴,我們有變好,我們有讓他人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