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

書寫虛擬教室同步教學:關上一扇門總找得到一扇窗開著


作者:鄭伃書




2020 年春天,那時世界稱呼為武漢肺炎的疫情,染起了遠距教學的需求。身負醫學教育使命的我,覺得要跟上時代,覺得:「越是做教學的人,越要搶先學習」。

於是報名了 Wally Su老師的三部曲:【虛擬教室同步教學】是我初體驗線上同步教學的「快節奏和多互動」;【微課/微學習/微支持】檢視了我平日究竟是在「上課」還是在做「學習」;【混合式學習】發現了自已很有興趣和傳承的一塊,叫做「隱性知識」。

那真是打開感官,打開眼界的三堂 Zoom 課。課後同學們彼此組群,練習操作主持,每個人都躍躍欲試……只是後來,疫情很快地消弭了,實體課程、實體活動照舊辦理,既然有選擇,我還是喜歡面對面的溫度。


即便如此,一定要讓學費發揮作用的 XD


謹記著:「沒有互動的線上課,倒不如錄製影片播放,何必彼此綁定時間呢」。於是我用在每月一次的乳癌病友會直播設計上,引導同仁怎麼掌握節奏、設計畫面、產生互動。

延伸到線上簽書發表會的主持、線上雙人對談的合作……都是以製作一檔節目的概念做直播,體會各種突發狀況,每次都像拆炸彈一樣,分秒必爭、驚心動魄,從試誤中再優化、再進化。

直播應用之外,也維持著線上同步教學的手感。有幾場醫藥領域的演講,與會者遍布各縣市、身在室內室外車上、手機電腦裝置各異,大家在聊天室和白板上活動得不亦樂乎。

主管看到課後發問之踴躍,有感而發:「以前同仁是關鏡頭沒回應,也不知道有沒有吸收知識;沒想到線上演講可以有這麼高的學習留存和轉化率」。


這樣就很好,所以我不必再上課進修了,是嗎?


2021 年初夏,這時媒體改稱呼為新冠肺炎COVID-19的疫情,再度染起了遠距教學的需求。來得如此急迫,室內不超過五人的政策等於禁止實體課程。

作為教學推動人,此時已經不是小我層次(自己的課要轉為線上)的影響,而是大我層次(怎麼協助科部醫師順利轉為線上)的行動了。

Wally Su老師的【虛擬教室同步教學】再度開課,品閱好朋友們的心得分享後,發現課名與去年雷同,內容卻大幅改版,加碼涵婷老師的實務應用解析。我發現,當自己意圖明確、問題又很豐富,就是進修的最佳時機了。


想不到第一堂課直接被關了一扇門


想不到第一堂課直接被關了一扇門:原來實測發現Microsoft Teams是最不穩定的,建議陽春使用就好……聽得我五雷轟頂,這正是醫院購置的系統啊,要放棄互動了嗎。

課後作業則是開了一道窗,我把互動手法分類為陽春軟體(Teams, Line)就能做的、或完善軟體(Zoom, Cisco Webex)才能做的,整理讓我無奈轉安心,最簡便的手法交替使用已經足以支持課程了。

第二三堂課相當過癮,因為Wally老師和涵婷老師演繹著,在各自上課時段前後呼應對方的主題:硬體設備怎麼設定、規格、連結?接案流程怎麼排序、溝通、定價?

最刺激的是各種突發狀況(而且老天還讓它當下發生),老師消失了、檔案打不開、學員不受控……當下要做甚麼?細節如何解?為何這樣解?即使下課了,大家也續留在線上,答客問就是挖寶藏的時刻。

作為線上課程的學員,一定是多工運行的。我一方面藉由課程檢核自己既有的觀念和手法,一方面觀察各個窗格裏頭發生的操作細節,另一方面回顧過去跌跤經驗整理各種假設發問,再一方面寫下靈光乍現用於即將的執行裡。

如果覺得這樣學習太過於充實飽滿,我還得到一個重要收穫:把線上活動交給專業吧。涵婷老師擔任運營師(producer),有著豐富經驗,籌辦過直播演講、尾牙畢典、學術研討會、工作坊、世界咖啡館……,對於互動節奏和流程很具創意和實戰。

當主辦單位想要/必須要轉型線上,卻沒有心力學習硬體設定,沒有心神設計測試互動環節,沒有心臟承受網路世界的突發狀況;此時託付給運營師協助籌備,能讓彼此專注本業,挺好的耶!疫情開拓了職人的各種可能。


有人問我,2020 年上過的課,2021 年為什麼還要再上?回訓進修的價值,在檢核初心、習得技術、從看熱鬧變成看門道,在互動之中吸取靈感,在現實執行。

我手上有一堂常設課表,是給 PGY(一般科醫師)的核心課程:《看電影學溝通》。如果 Teams 不堪多工,那滿滿的影片是要怎麼捱得過線上轉換?是要怎麼分組討論互動?這堂課如及時雨,讓我心裡有譜了。


#首先就是喊個封測日期把自己推入備課的坑
#壓力就轉化上課所學了見證繳學費是有用的
#整理陽春與專業軟體的互動手法在留言區
#虛擬教室同步教學報名資訊也在留言區囉


看看臉書朋友們的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