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

我真的需要減重手術嗎,揭露不必開刀的三種狀況


作者:鄭伃書



你知道其實有人是不需要開刀的嗎


「我覺得為了減肥而手術的人太誇張了,少吃多運動就能瘦,何必開刀呢。」

「手術很危險欸,為了漂亮而賠上一輩子健康,會不會太極端了。」

「開刀治療糖尿病?那噱頭啦,減重手術不過就是針對懶人的減肥方法罷了。」


「…鄭醫師,我身邊的人聽到『減重手術』就講了那些話,傳言是真的嗎?」被肥胖和疾病困擾好多年的朋友,背負著家人朋友近乎恐嚇的話語,皺著眉頭、忐忑不安,讓人心疼。

我能夠理解:面對不瞭解的事,人們習慣「用已知解釋未知」、「用個人經驗概括普羅大眾」。手術對一般人和家庭而言,是大事情,謹慎是一定的;既是大事,有一定規範準則約束著醫療行為,可不是自己覺得肥胖,醫生就會為你動手術的。

有些人,還真的是不需要來做減重手術啊。


其實不是真正的肥胖


「唉唷我好胖喔」(你…只是不滿意自己的身材而已吧,哪裡胖啊。)日常對話裡,偶爾出現讓人翻白眼的「自覺肥胖」。其實,「肥胖」是有明確定義的,沒有達到標準的人,其實需要的不是減重,而是塑身。

在台灣,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,簡稱BMI)>27為輕度肥胖,>30為中度肥胖,>35為重度肥胖。超出腰圍標準(男人90cm,女人80cm),或者超過體脂率標準(男人25%,女人30%)也是肥胖的定義量尺。

未達到「中、重度肥胖標準」的人,減重手術並非您的首選,飲食、運動、生活型態的調整才是首要。甚至您只是不滿意自己身材,不是真正的肥胖,需要的是局部雕塑而不是減重手術喔。


能夠堅持少吃多運動


減重的秘訣大家都知道,從「飲食、運動、生活型態」著手無誤,其中以飲食為首要調整方向。知道是一回事、做到是一回事、持續在做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
世界各國研究發現,身體質量指數達到「中、重度肥胖標準」(BMI>30)的人,加入專業醫療團隊設計的減重計畫,為期數十年的「飲食、運動、生活型態」調整,過程中體重起起伏伏,整體而言可以有微微成效:約5%的體重下降。

可能您遇過有人瘦的比這數字更多,但並非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能單靠「少吃多運動」就達到目標體重,數萬人的平均下降幅度,就是5%。就像有人買一張大樂透就能中獎,不代表大家如法炮製可以享受一樣的結果。

不過,如果您未達到「中、重度肥胖標準」,或許調整飲食就能達到理想了。能夠堅持少吃多運動、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的您,是不需要減重手術的,請持續享受過程、朝目標邁進。


可以接受慢性病控制


我的朋友不只是被肥胖的「外表」所困擾,更難受的是伴隨而來的「內在」疾病: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睡眠呼吸中止症、關節炎、痛風…每一項都需要長久的藥物控制和習慣調整—因為年輕,藥罐子的人生還要持續半個世紀啊。

「減重手術讓人瘦下來而能改善疾病,那麼自己想辦法瘦下來也有一樣效果吧?」—其實,手術不只是「調整胃口所以瘦了」這般單純。

減重手術是一種腸胃道手術,腸胃道不只是消化食物,他們更肩負了內分泌調節的角色,與血糖、血脂、血壓的調節息息相關。正因為如此,許多糖尿病患者在減重手術之後,甚至在體重大幅下降前,就已經看到顯著的血糖改善,擺脫了藥物和胰島素。

如果您的慢性疾病和肥胖相關,為了控制異常的抽血指數們,也被醫生建議要減重—請即刻行動。如果可以透過「飲食、運動、生活型態」的調整,讓體重下降的幅度追上疾病變化的速度,您不需要減重手術的,為了搶時間請即刻行動吧。


不是每個自覺肥胖的人都需要減重手術。如果您沒有達到中、重度肥胖標準;目前正在少吃多運動,並且持續享受戰果;慢性疾病控制相當理想,也能接受長久的藥物控制和習慣調整—恭喜,請保持現況,您是不需要減重手術的。

然而,看著深受肥胖和疾病困擾的朋友,我對他說,減重手術不是為了漂亮、苗條的模特兒身材,而是而是給自己一次時光倒流的機會,回到曾經健康的狀態,重新來過。

面對似是而非的手術迷思,透過三大方向的分析,我幫助了朋友、也分享給有著一樣困擾的人們,希望大家都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減重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