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

《與化療副作用共處》系列 6:關於「疲憊低落」,需要整合營養中醫與心理,自己也能作三件事


作者:鄭伃書




外部資源問專業:


因為身體歷經了破壞與修復,對能量的需求提升,感覺力不從心;而體況影響心境,生活影響情緒,感覺憂鬱和悲傷……請讓自己和身邊人知道,這不是個人特例,而是很多病友共同的經歷。即便療程結束後,也可能延續存在。

此時需要「多科整合團隊」的介入:除了主持化療的西醫團隊,需要「營養師」介入調整飲食及補充品(例如維生素B, C, D, E, Q10, 魚油等,要量身訂做計畫),需要「中醫師」介入調理氣機及穴位,需要「心理師」介入情緒流動及自我認同。

要讓各方專業順利地同步進行,需要彼此一致地瞭解病情和療程進展。如果各「師」在不同院所,需要患者或主要陪伴者擔任溝通窗口,提供各科人士現況資訊;或者詢問院內有沒有「多科整合團隊」,透過會診和會議機制,溝通管道會更通暢直接。


內部資源幫自己:


運動和睡眠,最好的修復-

化療當週是疲憊感最強的時候,睡好睡滿很重要,因為睡眠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修復機制;如果有失眠困擾,要讓醫療團隊知道,尋求專業的評估協助。

躺著不動(睡覺)很重要,起身多動「更」重要。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,請繼續維持;原本沒在運動的,此時開始不嫌晚,可以從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「快走」做起:一秒走兩步持續二十分鐘……逐漸增加強度、頻率和項目。

情緒抒發,自由書寫-

別人是怎麼看我的,我又是怎麼看自己的?此時對於言語消息格外敏感—請允許自己:可以悲傷、可以生氣,而且要讓情緒有出口可以流動。

專業的傾聽者是抒發對象,透過「書寫」也是個情緒釋放的管道:把感受和念頭「一股腦兒」地寫在(只給自己看的)筆記本上,一旦下筆了就不要停,錯字、無理、粗魯都沒關係,但憑直覺持續地寫……內容沒有好壞對錯,請忠於自己的感覺。寫完了,放下筆,才來重頭讀過,讓情緒被(自己)看見。

正念當下,專注呼吸-

正念的「正」不是正向的意思,而是「正」在:把意念拉回「正在發生」的這個當下。尤其當我們對(無法改變的)過去和(無法掌控的)未來,感到千愁萬緒無能為力時,請安靜下來、閉上眼睛、深呼吸。

放掉腦子紛飛的想法,只要感覺就好:感覺空氣從鼻孔流入,經過咽喉,進入軀幹,感覺腹部微微地隆起……緩慢地重複以上動作。於是能漸漸平靜,感受這個當下「我們活著」。